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采风”一词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其时的采风官深入民间收集民风民俗民情,以歌谣的形式记载下来,成为《诗经》里面“国风”部分。从那以后,“风”就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关键词,幷延伸为“风景”、“风格”、“风骨”、“风流”,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念。
7月10日,在剧作家,英盟艺术董事长周海夫关于“采风”一词的解读中,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四川英盟当代艺术馆与华侨城西部·四川齐盛艺库文化共同举办,由花儿艺术旅行策划执行的“百名艺术家走进川西”活动从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出发,踏上前往藏羌民族美丽乡村魅力原野的新征程。本次活动旨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辉煌历程,用绘画实际行动感恩党,促进民族团结。

成都大学副校长冯炼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采风活动为期10天,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知名艺术家前往四川省阿坝州毕棚沟、红军沟、米亚罗和红原。川西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将以画笔描绘四川藏羌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展现祖国乡村风貌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发展成果。以艺术下乡、艺术扶贫助推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旅游业持续发展,为下一步走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活动推广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川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5·12”地震之后,历经十年灾后重建,整个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对艺术家而言,这样的变化是非常值得表现和描绘的。在采风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可以深入交流,相互学习探讨,去寻找值得重点突出表现的题目,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齐聚一堂
“这样的采风活动对我们的艺术创作、交流、教学和艺术的普及推广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幷且用我们的作品去表现和传播它们。”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志刚说到。谈及此次活动中水彩画界的情况,身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的他说:“四川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有6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著名水彩画家一起参加了采风。我们相信,通过采风和交流,能够对四川水彩艺术带来更大的促进。”
据活动总执行之一,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朱敬教授介绍,这次活动不仅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大家们到现场写生,更会组织当地的美术教师举行论坛、现场观摩,拉升当地的美术创作水平。以达到“艺术扶贫”的目的。

活动总执行之一、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朱敬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此外,花儿艺术旅行作为总活动执行方之一,花儿艺术旅行CEO何鸿鹄表示:这次活动是一次较大的艺术旅行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帮助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与高校、艺术家深入交流艺术、探讨旅行是花儿的荣幸。所以这次的意义无论对于花儿、对于艺术家、还是对于政府都是意义非凡的。

剧作家,英盟艺术董事长周海夫

艺术家代表王嘉陵
据悉,活动自启动仪式开始,将全程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组成摄制小组跟拍摄制,最后作成《百名艺术家川西高原行》纪录片幷在四川电视台、阿坝州电视台和亚洲文旅卫视等平台播出。采风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还将在成都大学举行大型文艺晚会,举办采访作品展览出版作品画册,以全面展现川西高原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走进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这条底蕴厚重的藏羌历史文化长廊。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小军
“用绘画语言来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历程,展现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促进艺术交流与创作,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艺术家能够亲身体会,描绘创作出一批诠释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体现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也用实际行动践行“艺术兴川,艺术扶贫”的指导方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小军说。
7月10日下午,艺术家们在花儿艺术的带领下,来到了此次写生的第一站——桃坪羌寨,一次艺术之旅、一次文化考察就此开始了。



